大家好!我是xx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白杨》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白杨》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子三人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故事。作者借白杨歌颂了边境工作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从本课学生能够学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且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出发点和依据,下面我来说一下对学情的分析。(过渡语)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落花生》此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时代背景和地理位置较远,对文章的理解尚有难度,因此教师应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过渡语)

  基于三维目标的设立我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了解白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是: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课中我将采用品读法、小组讨论法、设问回答等方法展开我的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面我将着重说明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过渡语)

  遵循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与边疆建设者图片,设置边疆环境恶劣,工作辛苦的情境。激起学生对边疆工作者的同情心。同时对边疆工作者和白杨有初步的概念,为后续的研读赏析体会感情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有利于理解文章深意。因此在一开始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我将以分辩为代表的进行讲解。在读课文时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文章讲了一件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什么事

  带着问题通读课文,学生总结出文章记叙了在通往西部的火车,父子三人关于白杨的讨论。了解了文章大意,我会进一步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在描写白杨?描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思考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予以肯定和指导。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课文4-12自然段描写了白杨高大挺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学生能够提高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也就切入了本文的一个教学重难点——爸爸借白杨表达了什么?首先我会让学生对比朗读12和16段,思考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这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通过读悟思议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白杨树和父亲的话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感情的熏陶,最终突破课教学重难点。

  全篇课文讲完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文章是在通过介绍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工作者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让学生进行接力朗读比赛,这样的环节设置学生能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最后一个环节:作业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布置开放式作业: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读一读白杨礼赞,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白杨树,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挑自己喜爱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环节的设置达到了“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这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