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4.一些教师针对学生做错了习题而给予他们惩罚,这种做法违背了惩罚的( )原则。

  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6.1903年,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唯一的方法是()

  11.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15.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9.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1.A【解析】教师之所以被称为教师及教师履行职责的基础都是教育教学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C【解析】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A【解析】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4.B【解析】1、合法性原则。不管是何种惩罚,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这是实施惩罚的最基本要求。实施惩罚教育时,应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超越其法定的权限。2、尊重性原则。教育惩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不让对方难堪。否则,难以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3、针对性原则。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必须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就事论事,切不可将其以前犯的错误再翻出来,杀他个“二罪归一”或“数罪并罚”。4、适度性原则。教育惩罚要轻重适度,公正、公平、合理。5、因人施罚原则。在选择惩罚方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时间、地点等,要符合其身心特点,因人施罚,刚柔相济,这样才具有可接受性。6、最少性原则。惩罚教育固然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但要尽可能少用。7、伦理性,教育惩罚必须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出现的正常错误,不用惩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5.D【解析】此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题干中“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明显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6.A【解析】1903年,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9.D【解析】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唯一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C【解析】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核心特征为育人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A【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D【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练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B【解析】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整个中学阶段就是初中二年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B【解析】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论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9.B【解析】课程标准是有关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C【解析】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是课外辅导。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