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下列关于前习俗水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一阶段,儿童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人来决定的
B 这一阶段,儿童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C这一阶段,儿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D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对惩罚的逃避
3.在德育方法中,学生最主要、最经常的锻炼方式是(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如责任心、义务感、主动精神、创造精神等。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每个人都应掌握一切有用的知识,同时要求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救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是( )。
7.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班集体,确立班级的目标,建立班级领导,这是( )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
10.小明是一个自卑感较强的学生,作为他的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要( )。
A.安排他担任班级干部,并对他提出严格要求
B.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尽快树立他的自信心
11.良好的班级纪律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抓好班级纪律,班主任应实行( )
12.罗森塔尔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13.教学是有一定程序结构的,()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
14.当问及“假如你是教务处主任,你会如何处理旷课的学生”时,很多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列举很多种不同的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囡为中学生处于()。
17.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18.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
19.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作为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
1.C【解析】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有:情绪转移法、心理宣泄法、情感升华法、自我安慰法以及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C【解析】处在前习俗水平中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的儿童在作出道德判断时,以免去惩罚与服从权力为依据,认为凡是造成较大损失、受到较严厉惩罚的行为都是坏的行为。因此,这阶段的儿童衡量是非的标准是又成人来决定的。因此A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因此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题目问的是错误说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B【解析】学习活动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的锻炼方式。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如责任心、义务感、主动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4.,提出了泛智的教育理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D【解析】活动和交往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6.A【解析】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目标来进行,因此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7.C【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8.D【解析】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因此,前三个选项的原则都是正确的,而D选项的全部掌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9.A【解析】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的结果分类保存起来,即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B【解析】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希望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支持、鼓励和赞许,因此,作为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要发现这类学生的优点并予以肯定,使之以成功和嘉奖为荣,从而树立自信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C【解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应先制定好班级规章制度,严肃班级纪律,但是班主任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也有发言的权利,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即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C【解析】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A【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注意、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D【解析】首先根据中学生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出是处于11--15岁以上的学生,那么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是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其次,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C【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A选项是强迫观念的一种,B选项是强迫行为的一种,D选项是干扰项,因此ABD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C【解析】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B【解析】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A选项错误。同时,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D选项错误。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C选项错误。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A【解析】教师建立威信的途径首先要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尊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9.、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B【解析】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