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命题人是通过6000至8000字不等的杂乱排列的给定资料,将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想说的话,即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隐藏了起来。因此,如何有效地阅读、加工给定资料便成为申论作答的基础性工作。

  1.纲领性材料。纲领性材料是方向性的材料,一般都是全篇材料或某一则材料的中心主旨所在,需要重点把握。纲领性材料主要包括:省部级以上领导的言论;省部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有修订案的以修订案为主)。

  2.观点性材料。观点性材料是指社会各界对于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往往是问题的焦点所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观点性材料主要包括:专家学者的观点;基层政府的观点;;群众网友的观点。

  示例:A 先生指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跟日本相似,对于土地流转,要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应当制定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

  3.事实性材料。事实性材料是指对于某一个事实问题的描述和介绍,是近年来国家及各地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中给定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作答议论文写作题时,事实论据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认真阅读,找出事实性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讯息。事实性材料主要包括:事实陈述和个别案例。

  示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实行“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然是“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村集体并不能买卖,只能由政府买,而且由政府定价。

  1.首尾句原则。首尾句原则就是基于给定资料中某一小节的内容,是以总—分或分—总结构展开的,因而该段的首句或尾句是对整个内容的总结,重点看首句和尾句即可。

  4.关联词原则。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有重点信息,需要详细阅读。申论材料中常见的关联词有因果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而等)、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固然,其实等)、递进关联词(不仅……而且,不但……还,何况,甚至等)、并列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又……又;首先、其次、最后……)等。此外,关于申论材料的阅读,有三大误区:

  3.翻译式阅读,即将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语义翻译和理解,这种方法耗时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