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50=896mg/kg,LD0=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g,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A

  11.关于生物学标志的叙述,错误的是B

  C.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138.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kg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D

  87.在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E

  D.在实验中,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2.有关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阐述,正确的是C

  A.是实验中一半受试动物发生死亡的剂量组的染毒剂量

  C.LD50的值越小,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

  17.如外来化合物A的LD50比B大,说明D

  C.A的作用强度比B小

  81.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C

  81.一般对致癌物制定的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E

  A.不引起亚临床改变或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高剂量

  D.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学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6.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D

  83.使外来化学物易于经生物膜简单扩散的因素为A

  83.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D

  12.一般外源性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为A

  9.适宜于用气管注射染毒的空气污染物是A

  6.一般认为,不同途径接触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顺序为C

  79.洗胃清除体内未吸收毒物的最佳时间是服毒后A

  3.导致化学毒物在体内不均匀分布的转运方式是E

  13.外来化合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其B

  127.某外源化学物可发生肠肝循环,则可使其C

  9.毒物排泄最主要的途径是E

  D.毒物代谢可经过一相反应和二相反应

  4.下列反应中由微粒体FMO催化的是A

  15.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解毒的毒物与此酶系的诱导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D

  84.在给予实验动物多氯联苯后,发现体内苯转变为苯酚明显加速,说明该物质诱导C

  14.与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发生结合反应的内源性底物,不包括D

  29.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如事先给予动物SKF-525A,则溴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原因是抑制了A

  3.下列酶中不参与水解作用的是D

  11.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加单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该毒物的毒性效应D

  41.某农村曾用飞机喷洒农药以扑杀棉花害虫,事后不久,在这数十平方公里受到该农药污染的环境里,有少数人群出现鼻刺激、咳嗽、头晕、恶心,更有甚者附近村民8人发生急性中毒(有多汗、呕吐、瞳孔缩小等症)而入院治疗,住院者中5人系同家族亲属,另3人情况不明。在上述同一污染环境中,人群之间的健康危害效应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最大可能原因是E

  66.通常使化学毒物表现出最大毒性的染毒途径是E

  67.在毒理学试验中较少使用的染毒途径是C

  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128.在给予实验动物苯硫磷后,发现马拉硫磷的毒性明显增强,说明该物质抑制B

  7.苯硫磷和马拉硫磷的联合作用经等效应线图法评定,其交点位于95%可信限下限的连线之下,可判定其作用类型为B

  82.LD50与急性毒性评价的关系是D

  14.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B

  27.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品,其LD50小于人体可能摄入量的10倍,则

  122.最受环境卫生工作者关注的有机氯农药、重金属的毒作用是B

  2.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如下述,但不包括D

  C.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

  16.不属于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观察指标的是D